江苏德克沃热力设备有限公司提高燃气蒸汽发生器热效率的运行操作,核心是围绕 “优化燃烧效率、减少热量浪费、维持设备高 效工况” 展开,需从参数精 准控制、负荷动态匹配、操作规范性等维度落实。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运行操作方式,结合原理和实操要点说明:
一、精 准控制燃烧参数:确保燃气 “完全、高 效燃烧”
燃烧是热量产生的源头,只有燃气充分燃烧且热量不被多余空气带走,才能最 大化热输入效率,核心操作聚焦 “空燃比调节” 和 “火焰状态监控”。
1. 动态匹配最 佳空燃比
不同燃气(天 然气、液化气、人工煤气)的最 佳空燃比不同(如天 然气约 1:10,液化气约 1:25),需根据燃气类型和负荷变化实时调节:
自动调节优先:若设备配备 “比例调节燃烧器”,需确保其自动控制功能正常 —— 燃烧器会根据蒸汽压力(或用汽量)变化,同步调整燃气阀开度和风机风量,维持空燃比稳定(避免人工调节的滞后性);
人工校准辅助:定期(每 1-2 个月)用烟气分析仪检测排烟成分:
若检测到CO 含量>100ppm:说明空气不足(缺氧燃烧),需调大风机风门,增加进风量;
若检测到O₂含量>6%:说明空气过量(富氧燃烧),需调小风机风门,减少多余空气(每降低 1% 的 O₂,热效率可提升约 0.5%)。
2. 监控并优化火焰状态
火焰形态直接反映燃烧是否正常,需通过观察孔实时检查:
正常火焰:呈蓝色锥状,火焰稳定不飘、不分 裂,紧贴燃烧器火孔,无黑烟或黄火;
异常火焰处理:
若出现 “黄火 / 黑烟”:多为空气不足或喷嘴堵塞,需清理喷嘴积碳(用细铁丝或专用清洁剂)并增 大进风量;
若出现 “火焰飘移 / 颤动”:可能是燃气压力波动或风机风速不稳,需检查燃气减压阀(确保压力稳定在额定范围,如天 然气 2-3kPa)、清理风机滤网(避免风量不足)。
二、优化水位与蒸汽参数:减少换热损耗
水位和蒸汽压力的稳定,是保障热交换效率、避免能 量浪费的关键,需避免 “过高 / 过低” 或 “过压 / 欠压”。
1. 维持 “最 佳水位区间”
水位需控制在水位计的 “1/2-2/3” 处(具体以设备说明书为准),避免极 端情况:
防止水位过高:水位过高会导致 “蒸汽带水”(湿蒸汽)—— 水随蒸汽进入管道,后续需额外消耗热量将水蒸发为干蒸汽,同时会稀释换热管与火焰的接触面积(部分换热管被水淹),热效率下降 3%-5%;操作时需避免频繁、大量补水,优先用 “自动补水阀”(设定水位上下限,如低水位触发补水,高水位停止);
防止水位过低:水位过低会导致换热管暴露在高温火焰中,不仅会因 “干烧” 加速管壁结垢(高温下水中杂质更易附着),还可能触发安全保护(停机),重启时需消耗额外热量升温,长期低水位运行热效率可下降 8%-10%。
2. 匹配 “蒸汽压力与用汽负荷”
蒸汽压力需根据实际用汽需求设定,避免 “大马拉小车” 或 “过压泄压”:
避免过压运行:若设定压力高于用汽需求(如用汽端需 0.6MPa,设备设为 0.8MPa),安全阀会频繁泄压(蒸汽直接流失),同时水的沸点升高(0.8MPa 时沸点约 170℃,0.6MPa 时约 165℃),需消耗更多燃气升温,每多 0.1MPa 压力,热效率下降约 2%;
避免低负荷运行:若实际用汽量远低于设备额定蒸发量(如 1 吨设备仅用 0.3 吨蒸汽),燃烧器会频繁 “启停”—— 每次启动时,风机需先排出燃烧室冷空气(冷空气吸热后随烟气排出),每次停机后设备散热也会损失热量,长期低负荷运行热效率可下降 10%-15%;建议根据用汽量选择 “多台小容量设备” 替代 “单台大容量设备”,按需启停。
三、规范日常操作:减少人为损耗
人为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设备是否长期处于高 效状态,需关注 “补水时机”“停机维护” 等细节。
1. 避免 “间断性大量补水”
补水时需控制流速和频率,优先 “少量多次”:
若一次性补入大量冷水(如补水温度 20℃,设备内水温 160℃),会导致炉内水温骤降,为维持蒸汽产出,燃烧器需加大燃气供应(短期负荷骤增),不仅热效率下降,还可能因 “冷热交替” 加速换热管老化;
建议配备 “省煤器”(余热回收装置),将补水先通过省煤器吸收排烟余热(排烟温度从 300℃降至 150℃),补水温度提升至 60-80℃,再进入炉内,可降低燃气消耗 5%-8%。
2. 及时清理 “易堵部件”
日常操作中需定期清理易积碳、堵塞的部件,避免影响气流和换热:
燃烧器喷嘴 / 风机滤网:每 1-2 周清理一次 —— 喷嘴积碳会导致燃气喷射不均匀(火焰偏斜),风机滤网堵塞会导致进风量不足(空气不足燃烧),清理后可恢复火焰稳定性,提升热效率 3%-5%;
烟道 / 观火孔:每 1 个月清理一次 —— 烟道内堆积的灰尘、炭黑会阻碍烟气流动(排烟阻力增 大,排烟温度升高),观火孔积灰会影响火焰观察(无法及时发现异常燃烧),清理后可降低排烟温度 10-20℃,热效率提升 1%-2%。
3. 避免 “空载运行”
设备启动后需及时对接用汽端,避免 “空载产汽”:
若设备启动后未接用汽负荷(蒸汽仅在炉内循环),会导致 “蒸汽过热”(干蒸汽温度超过沸点),为维持压力,燃烧器需持续供燃气,但蒸汽未被利用(热量以散热形式损失),空载 1 小时可浪费燃气 5%-10%,需做到 “即用即开,不用即停”(小型设备)或 “低负荷保压”(大型设备,保压压力低于用汽压力 0.1-0.2MPa)。
四、联动辅助系统:最 大化余热回收
若设备配备辅助节能装置(如省煤器、冷凝器),需通过操作确保其有 效运行,进一步减少热量浪费。
1. 确保 “省煤器” 正常工作
省煤器的作用是利用排烟余热加热补水,需定期检查:
若省煤器管道堵塞(如补水杂质堆积),会导致补水无法有 效吸热,排烟温度升高,需每 3 个月用高压水枪或化学清洗剂清理省煤器管道;
若省煤器旁通阀误开(补水直接绕开省煤器),会失去余热回收效果,需确保旁通阀关闭(仅维修时开启),正常运行时补水 100% 经过省煤器。
2. 启用 “冷凝式余热回收”(若配备)
冷凝式设备可回收烟气中的 “潜热”(水蒸气凝结释放的热量),操作时需注意:
确保冷凝水排水通畅:若冷凝水管道堵塞(如结冰、杂质堵塞),会导致冷凝水在换热器内堆积,影响烟气流动,需定期检查排水阀(冬季需做好保温,防止结冰);
控制排烟温度在 “露 点以下”:冷凝式设备的核心是让排烟温度降至烟气露 点(通常 50-60℃),才能触发水蒸气凝结,需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或燃气供应,确保排烟温度稳定在露 点以下,可额外提升热效率 5%-8%。
总结:高 效运行操作的核心逻辑
所有操作的本质是 “让燃气燃烧的热量尽可能传递给水,减少任何形式的热量损失”—— 从燃烧端(空燃比、火焰)到换热端(水位、压力),再到余热回收(省煤器、冷凝器),每个环节的精 准控制,最终都会转化为热效率的提升。以 1 吨燃气蒸汽发生器为例,若通过上述操作将热效率从 90% 提升至 96%,每天运行 10 小时,每年可节省燃气约 1.5 万立方米(按天 然气价 格 3 元 /m³ 计算,年省成本 4.5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